家的幸福
——读《我们仨》有感
那是一个老人的梦。一个万里长梦。
合上书本的时候,我仿佛觉得喉咙有什么东西卡住了,那种感觉一直上升到鼻腔,用力咽了一下口水,眼眶不觉湿润了。
“我们仨”,一目了然——爸爸、妈妈、孩子。杨绛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,相聚相失。杨绛“万里长梦”中,怀念了她的爱人钱钟书和女儿阿圆的点滴。
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平凡而又浪漫,他们一起经历的许多许多,相依为命,相濡以沫。“他说:‘绛,好生过。’我又没有说‘明天见’呢?”读到这里时,我感觉心上绽出了一个血泡,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。要一辈子在一起的两个人,就要这样分别,留下一个人苦苦守候。我的心猛然被刺了一下。那样的痛苦,我光是想想也觉得可怕。
杨绛和钱钟书都深爱着他们的女儿,阿圆。书中说:自从生了阿圆,永远牵肠挂肚,以后就不用牵挂了。读到这句话,我觉得心上又绽出了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。当学校举行活动要在外面住几天时,我妈妈总是再三叮嘱,告诉我要小心,不要随便和别人走,睡觉时要锁门……当时我总是觉得妈妈在瞎担忧,我也不是小孩子了,自己当然会注意。现在我似乎体会到了作为父母的感受,他们能想像离别的痛苦,所以希望能一直伴着孩子。也从杨绛的这句话中,我似乎隐隐约约的体会到了作为父母的感受。我爸爸妈妈总是说,现在回想一下,人生最快乐的时候还是刚毕业,没有生小孩的时候。以前我听到这句话总是很生气,既然生出我,就不快乐了,那为什么还要生我呢?可如今,我觉得我自己当时的想法感到羞愧,父母每时每刻都要牵挂着孩子,又想让孩子幸福快乐,又想让孩子有所作为,总是在严厉和慈爱中不断徘徊。而看到孩子不懂得这些时,又担心孩子以为父母不爱自己。
我走出书房,看到厨房里爸爸妈妈忙碌的身影,不禁鼻子一酸,泪珠在眼眶打转。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总是藏在细节中。妈妈总是紧皱眉头,苦口婆心地劝我写字时头要抬高。她担心我着凉,就把衣服带到学校。她总是发短信给老师,让老师提醒我放学走路回家时要小心。她从来不会因为我考试考砸了而骂我,她总是拍拍我的肩膀,放低声音,告诉我不要紧,努力就好……放假的时候,爸爸每天急匆匆的从单位里赶回来,就为了给我烧一顿午餐。在我遇到难题时,他马上抛开了手中的游戏,来到我的课桌旁,仔细研究我的题目,解完题后,却总是很平淡的离开……
杨绛说:“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,‘从此,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。’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。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。 人世间也没有永远。我们一生坎坷,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。但老病相催,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了尽头。”
曾经,我总是想,现在我还小,没什么能力,等我长大了,再好好报答父母也不迟。可这本书一下子让我醒悟了,人世间没有完美的结局,终究我们要面对的是离别。也许只有真真的分别了,才能体会到家的含义。
我不愿在失去后才珍惜。
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就是我的幸福,夹杂的烦恼的快乐才是我的幸福。
爸爸妈妈,我爱你们。